top of page
禪宗~初探武士的死生之道
「戰鬥一開始,大家都因為緊張,恐怖,激昂,而完全沖昏了頭腦,甚至眼前一片漆黑,大家在武器互擊之中,很不容易才清醒過來,分別敵我。」
《禪與武士道》~渡邊誠
這是引述自戰國時代的名將山中鹿之介對戰場的描述。在戰場中,作為一個戰鬥單位,武士需要時刻面對死亡的恐懼,恐懼的強烈程度,甚至會令久經訓練的人,眼前一片漆黑,無法視物,失去理智。螻蟻尚且偷生,那怕是最惡劣的環境,人總會有求生的慾望,也同時自然會產生對死亡的恐懼。
根據現代戰爭的統計,美國有12%的伊拉克駐軍、17%的阿富汗駐軍,曾經服用安眠藥或抗憂鬱症藥物,以緩解戰爭造成的壓力和痛苦。對古代的武士來說,並沒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應付死亡帶來的恐懼與壓力,長年面對死生一線,武士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。
有「世界禪者」之稱的鈴木大拙先生認為,自武士階級成形以後,禪的概念就已經置於其核心之中。禪和武士的結合,不單令武士的心靈得以成長,更有效地令武士道文化得以在以後的日子孕育發展。禪宗的傳入,間接為他們提供一套有關生死的心靈教育。
禪宗認為,人的身與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,皆是虛幻,而正因為人的身心皆是虛幻,故無生也無死。鬆容面對死亡的辦法,並非不害怕,不恐懼,而是因為生死並無差異,所以沒有需要害怕恐懼,死亡的恐懼無從出現,無從感覺,自然從生死的枷鎖中得到解放。
故此,武士往往能夠鬆容就義,也導致世人普遍認為武士重死輕生。
歡迎轉載引述,敬請提供出處
千月堂
bottom of page